
2月28日 星期一 00:20
超級病菌肆虐全球,這是過份濫用抗生素招致的後果,促使細菌基因突變,呈現抗藥性之反應。抗生素早前曾經被視為治療發燒的最佳之選,每當孩子生病,家長均要求醫生處方抗生素,甚至有家長在市面上的藥房購買消炎藥,胡亂給小朋友服用。
本港常見的所謂消炎藥,其實並沒有直接的消炎作用,它們大都是被誤釋作消炎藥的抗生素。抗生素沒有消炎作用,亦不能將一般感冒病毒殺死,而且通常要服用一個三至七天的療程,如果用藥不當又會產生副作用。
消炎藥大致可分為兩大類:一是含類固醇 的消炎藥 (Steroidal-AID),另一類是不含類固醇的消炎藥 (Nonsteroidal-AID or NSAID,包括阿士匹靈等藥物)。以上兩者具有消炎止痛的功用,但亦有其副作用,應照醫生指示服食。
本港對藥物的使用有清晰的指引,醫生會按情況處方消炎藥兩至三天。但早前傳媒對超級病菌作出的一系列報道,令到家長見到抗生素便聞風喪膽,即使所患的是尿道炎和扁桃線發炎等,也抗拒服用抗生素,或自行把療程縮短,這是極不明智的做法。
當身體內某器官或組織受到病菌感染或其他非感染的傷害,便會產生連鎖反應,包括發燒、紅腫、肌肉酸痛等癥狀。曾處理一個個案:十歲小童發燒高達攝氏四十度,且發冷打抖震。這可能是細菌入血,即敗血病。只要及時使用適量的抗生素,便可迅速復原。然而,家長因在網上看到一些有關抗生素的負面評論,對此極為抗拒。縱然苦勸了他們一個小時,家長仍決定不服用抗生素。
香港中文大學兒科學系
韓錦倫教授
消炎药不可随意吃
阿莫西林,环丙沙星、头孢……许多市民家里都会常备这样一些消炎药,牙齿若有些炎症什么的,便自然而然地想到吃些消炎药就好了。殊不知,这样滥用消炎药很危险。
滥用消炎药容易使人体产生耐药性及一些副作用,如菌群失调、胃肠道反应、过敏反应等。
如果是牙龈炎,可通过超声洁治术彻底去除牙面的菌斑和牙石,以及消除菌斑滞留的因素,如不良修复体、牙列拥挤等。炎症较重的可配合局部用药。若是牙周炎,则要在洁治术的基础上再做龈下刮治及其它进一步治疗,无须额外服用消炎药。
根据疗效可采取局部或全身用药。一般经过合理的牙周治疗,牙龈炎可以痊愈,而牙周炎得以控制,切忌不去口腔医院自己随便吃消炎药。
止痛藥、消炎藥、消炎止痛藥的分別
問:
看了上一期的消防電子報後,使我對普拿疼的認知增加了不少,在使用上也安心多了。請問普拿疼除了止痛外,也有消炎的效果嗎?那消炎止痛藥是什麼呢?一般我們說的消炎藥又是什麼呢?
答:
關於這個問題,是很多民眾都感到疑惑的,在筆者臨床經驗上也常常被問到,在此針對這3種藥做解釋,希望民眾在用藥上可以更清楚,才能保護我們自己身體的健康。
首先是止痛藥,止痛藥藥效主要在控制疼痛,並沒有抗發炎的作用,比如嗎啡類止痛藥,是用在癌症或特殊疾病病人的身上,可以減輕病人的疼痛,惟嗎啡類止痛藥有成癮性,所以列為管制藥品管理,一般民眾無法取得;而上期所提的普拿疼Acetaminophen也是屬於止痛藥,也可以解熱,但是沒有抗發炎的效果,這也是一般民眾最容易混淆的地方,所以一般疼痛如頭痛可以使用普拿疼緩解,但是如果有發炎反應的疼痛如:痛風、感冒喉嚨發炎等,則沒有治療發炎的效果。
至於一般俗稱的消炎藥是指抗生素,抗生素本身沒有止痛與退燒的作用,抗生素的作用是殺死身體內外的細菌,減少組織發炎感染,在有外傷或體內細菌感染才會使用。
最後提到的是消炎止痛藥,全名應為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 ,簡稱NSAID(Non-Steroidal Anti-Inflammatory Drugs)。商品非常多,比如百服寧、阿斯匹靈、小兒溫刻痛、五分珠等,此類藥物除了鎮痛解熱外,還具有抗發炎功能,能緩解發炎引起的疼痛。可用於治療風濕性關節炎、痛風、軟組織發炎及普通痛症如頭痛、牙痛及經痛等,一般外傷與感冒喉嚨發炎或發燒也都會使用到此類藥物。NSAID類藥物運用廣泛,但缺點是容易造成全身性的副作用,禁忌很多,比如肝、腎、胃功能較差或服用抗凝血劑、氣喘及有出血傾向的人,都應避免服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。臨床上也有人容易對此類藥品產生過敏現象,民眾如有產生過敏現象,應停藥並返院處理,並記下藥名,以後就診告知醫師或藥師以避開同成份的藥品。
民眾可以很容易的在一般藥局購買到止痛藥,在選購止痛藥時,應該多參考醫師或藥師的意見或可查閱相關資訊,了解藥品的副作用及應注意之事項,方可安心使用。此外,疼痛的產生往往是身體所發出的警訊,所以除了先服用止痛藥治標,建議最好能去醫院做詳細的檢查,才能及早發現以提高治癒的機會。(筆者現為馬偕紀念醫院臨床藥學科藥師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