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6月30日 星期四

美專家警告 氣候災害恐加劇

(法新社芝加哥29日電) 驚人的洪水、大規模的野火、乾旱以及60年來最致命的龍捲風季節,正在蹂躪美國,而科學家警告,氣候變遷會帶來更極端的天氣現象。

過去幾個月來,人命傷亡人和經濟損失十分駭人:數以百計的人喪生、好幾千棟房屋和數百萬英畝土地損毀,損失金額估計超過200億美元。

美國尚未進入颶風季節的高峰。

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(NOAA)氣候監控主管安特(Deke Arndt)說:「自從我們有天氣紀錄以來,今年春天是我們近一世紀經所歷過最極端的春天之一。」

安特說,雖然不可能將特定的天氣事件或模式,和氣候變遷扯上關係,但今年春天的極端氣候並未超出對未來氣候的預測。(譯者:中央社王富民)

研究:喝無糖汽水 照胖不誤

【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綜合報導】根據美國一所大學研究顯示,市售的無糖汽水(diet soda)一樣會造成身體肥胖,每天喝2罐以上,身材變形的機會是一般人的5倍以上。

根據統計,10年前美國飲料市場產值為740億美金,其中無糖汽水約佔25%,現在則已增加到30%。

德州大學研究人員觀察474位65歲到74歲愛喝無糖汽水的民眾,10年下來腰圍比一般人多出70%,平均一天喝2罐以上,身材「中廣」的機率更是提高到5倍以上,研究人員認為腰圍過胖,出現糖尿病、心臟病的機率也隨之增加。

研究人員也認為,汽水添加的人工甜味劑,也可能增加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機率。

根據另一份研究報告,40隻被餵食人工甜味劑的老鼠在3個月後,體內血糖值有升高跡象,但這項實驗目前僅限於動物身上。

研究人員費納迪斯表示,「結果顯示,攝取阿斯巴甜可能導致血糖值上升,愛喝無糖汽水的人出現糖尿病的機率,也可能因此升高。」

本次研究報告發表於美國糖尿病協會年度會議上。

2011年6月16日 星期四

遮天蔽日 燈柱築巢重五磅 1.5萬蜜蜂包圍紐約唐人街

(綜合報道)(星島日報報道)美國紐約再有蜂群入侵,約一萬五千隻蜜蜂周一湧進位於曼克頓區的唐人街,當局派出養蜂人搬走共重五磅的蜂群,幸沒有人受傷。事件發生在星期一下午,據目擊者透露,當時唐人街的勿街被蜂群包圍,瞬間天昏地暗,部分居民被該景象嚇呆,以為發生天災。不消數分鐘,蜂群已在燈柱築巢。
  綜合報道
  美國紐約警員接報到場,封鎖現場附近的街道,通知警察局和緊急救難小組增援,並請求養蜂人協助,警員兼養蜂人普拉納基斯乘坐消防雲梯搬遷蜂巢,把約重五磅的蜂群放進提桶。他說:「我爬上燈柱時,發現蜂巢很巨型,是我曾目睹的最大型蜂巢。」
  到場協助的紐約市養蜂協會成員科特表示,搬遷蜂巢非常容易,只要將蜂后放進容器,蜜蜂就會追隨蜂后發出的氣味,養蜂人趁機將牠們一網成擒。他稱將把蜂群遷往康涅狄格州的養蜂場。估計五磅蜜蜂能在七月尾生產五十磅蜜糖,蜜糖將在紐約聯合廣場的蔬果市場出售。
  城市養蜂人未妥善管理
  這是唐人街過去兩星期內第三次遭蜂群入侵,專家表示蜜蜂空群而出的原因之一是夏季已至,蜜蜂繁殖速度快,蜂巢的「居住環境」太擠逼,蜂后於是帶領一半工蜂四出尋找新居。
  此外,科特批評愈來愈多人在城內養蜂,部分城市養蜂人卻沒有按規定妥善打理蜂巢。
  他說:「我認為有人在附近的屋頂養蜂,但卻沒有好好打理牠們。」科特表示在紐約市養蜂協會推動下,當局去年將城市養蜂合法化,他呼籲當局規定申請者必須接受足夠的養蜂常識才能領取牌照。

太陽進冬眠期 專家﹕難抗暖化


【明報專訊】美國3項研究同時表示,太陽黑子活動可能自17世紀後再進入「冬眠」期,到2020年左右,黑子活動將變得「異常低」,可能維時數十年,並令地球氣溫輕微回落,但絕不足以抵消全球暖化升溫的影響。
黑子活動弱新周期恐「遲到」
美國專家周二在美國天文學會太陽物理組周年大會上表示,有3項研究報告指出,太陽的黑子周期可能已進入休眠期,理據是太陽噴射氣流(jet stream)消失,兩極、黑子的活動都趨減。
科學家以磁場活動(表現為太陽黑子)區分太陽周期,每一周期平均約11年,現時我們處於第24太陽周期。專家本來預期這一周期的太陽黑子活動會在2012左右出現高峰,甚至警告「太陽風暴」將在2013年左右襲地球,嚴重影響通訊、衛星及電力。但觀測顯示黑子活動有減弱趨勢,若趨勢持續,本應在2020年左右開始的第25太陽周期,可能遲至約2022年才開始,甚或不會發生。
這將類似1645年至1715年的「蒙德極小期」(Maunder Minimum),那時期正好與「小冰河期」(Little Ice Age)時間脗合。在那段長約70年的時間裏,太陽黑子近乎沒活動,北半球經歷悠長寒冬,阿爾卑斯山等地的冰川大幅擴張。不過專家認為,這次「太陽安靜期」(Solar Minimum)不足以觸發大寒流、抵消全球暖化影響。研究亦推斷即使出現長時間太陽安靜期,對地球氣溫的影響也不多於0.3℃。
法新社/國家地理雜誌

2011年6月11日 星期六

太陽系邊緣滿佈「泡泡」


【明報專訊】美國太空總署(NASA)的兩艘核能推動太空飛船「航行者1」號(Voyager 1)及「航行者2」號(Voyager 2)正於距離地球約140億公里外的太空深處,探索太陽系邊緣。天文學家周四稱,以新型電腦模型分析從飛船傳回的數據後,發現太陽系的外圍並非想像中般平靜,而是佈滿了稱為「磁泡」的獨立磁化區域。
磁泡闊1.6億公里
NASA的兩艘航行者太空船於1977年升空,進行多項探索任務,目前正位於太陽系最外層的「太陽圈」(heliosphere)。太陽圈受來自太陽系外的星際物質影響,並與太陽系內星體散發的物質互相推擠。當太陽旋轉時,隨太陽噴發物質散射的磁場會隨之扭曲皺摺,就像芭蕾舞裙一般,而在遠離太陽的太陽圈中,這些皺摺的磁場會受來自太陽圈外的壓力影響擠成一團,並斷開重組,形成一個磁泡海洋。這些磁泡獨立自存,脫離了太陽的磁場,而且非常巨大,闊約1.6億公里,航行者號飛船可能要花數周才能駛過一個磁泡。
新發現影響理解「宇宙射線」
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帕克(Eugene Parker)表示,這項新發現影響人類對由外太空爆炸的星體、黑洞等向地球射來的高能量粒子「宇宙射線」的理解。他指出,這些獨立的磁泡結構,很可能讓宇宙射線容易穿透進入太陽系。他估計宇宙射線將會進入這片磁泡海洋,在其中游走,直至找到連接太陽的磁場線後便會迅速射向太陽。不過,波士頓大學天文學家奧弗(Merav Opher)指出這些磁泡恍如抵禦宇宙射線的首道防線,似乎有很多漏洞讓宇宙射線穿透,但宇宙射線亦可能會被困在磁泡區中。
科學家此前曾立論稱,離太陽最遠的磁場會彎曲並指回地球,NASA航行者計劃科學家波斯納(Arik Posner)稱,新發現將改變人們對太陽與來自其他星體的粒子、場域及氣體等互動的理論,而這些互動的結果將影響地球。
法新社/英國廣播公司